分類代碼: 1809
疾病類別: 先天性靜脈畸形骨肥大症候群 Klippel-Trenaunay syndrome
疾病名稱: 先天性靜脈畸形骨肥大症候群 Klippel-Trenaunay syndrome
疾病介紹:
現階段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: 否
是否已發行該疾病之宣導單張: 否
病因學:
KTS為一相當罕見的先天血管畸形及合併肢體肥大的疾病。此症於1900年由Klippel及Trenaunay首度提出有系統的相關描述,將血管痣(capillary nevus)、早發的靜脈曲張(varicosities),及發病的肢體將會發生組織及骨頭的肥大等三項特徵,列為初步的診斷依據,而後並以此兩人為疾病定名。
1918年,Weber則再將臨床上常見的動靜脈異常(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)表徵,列為此症的診斷依據;若合併此病徵,則稱為Klippel-Trenaunay-Weber syndrome。
過去研究因發現到帶有t(5;11)(q13.3;p15.1);即第5對染色體長臂13.3位置及第11對染色體短臂15.1位置平衡型轉位的此症個案,因此推論致病基因可能位於此位置上,Tian et al. (2004)進而發現此症的發生,可能與該位置上的VG5Q (Angiogenic factor with G pathch and FHA Domains 1; AGGF1)gene的突變有關,但確切的致病機轉尚不明確。
患者常發生表皮的血管畸形、靜脈及淋巴系統的異常,以及因為軟組織及骨頭的增生,導致肢體的肥大(通常為變長及變大)。靜脈畸形的問題,則可能造成從表皮的往外突出物(venous flares)。
肢體的肥大通常是由於靜脈血管及淋巴的異常,及軟組織及骨頭的肥大所造成;肥大的情形通常是單側、不對稱且影響到肢體末端(手腳指頭)。
多數個案(95%)常侵犯至下肢的末端,此外因血管及淋巴的輸送異常導致病變處的血流變慢,常造成皮膚發生泛紫或發紅的病變。
發生率:
依文獻,目前約有1000名個案被報告出來,詳細的發生率尚不明確。
遺傳模式:
此症多數個案為無家族史的偶發案例。
曾有研究者發現血管瘤的病變,也在KTS患者的其他家族成員身上發現,因而提出近顯性遺傳模式(paradominant mode)的假設;是指突變基因可能於家族中遺傳,但因發生在組織中變異程度不同而有不等的症狀表現;但這樣的假設尚未被證實。
診斷:
主要由小兒遺傳科醫師根據患者的臨床表徵做判斷,並可接受相關的影像學檢查:
雙彩超音波(Color duplex ultrasonography)
可依此發現個案動靜脈畸形,及深部靜脈發育不良的問題。
X光攝影術
藉以觀察個案肢體長短不一,及肢體骨頭肥大的問題。
若發生嚴重的腸胃道出血,則須仰賴內視鏡的檢查。若發生淋巴水腫或肢體大小不一致超過4公分的個案,可使用放射線追蹤物的淋巴攝影。再者可藉核磁共振(MRI)辨別靜脈及淋巴系統的病變。
臨床上表徵:
皮膚及血管的病變為先天的異常,但因初期症狀並不明顯,當察覺到病變,並接受就醫的平均年齡為4歲左右。而所有個案中,約20%會發生皮膚上的血管病變。
靜脈曲張及肢體肥大通常不會一開始就發生;肢體肥大的問題可能是多種因素所致,如:淋巴阻塞、靜脈擴張,增加了軟組織與骨頭的肥大。肢體肥大的問題通常影響到肢體末端,而導致腿長不一跟步態的不穩。
靜脈曲張可能導致靜脈的淤血,再來可能造成疼痛跟出血、血栓性靜脈炎及肺栓塞。
此外患者可能因淋巴管的異常,導致容易發生淋巴水腫,及蜂窩性組織炎的感染。血管異常及偏低的血流速,也可能造成患者發生輕至重度的血小板計數偏低。
常見的病徵詳述如下:
皮膚上的血管病變:
患者的皮膚常發生平坦、呈藍紫色的血管瘤病變,而被稱為葡萄酒漬(port-wine stain)的外觀,此外低血流及淋巴管異常的問題也會造成藍紫的膚色。
皮膚病變的區域常侷限部分的肢體末端,但有17-21%的個案常擴及一整個,或一整側邊的肢體。病變的情況可能包括:皮膚的色素沉澱、增厚、淋巴水泡(lymphatic vesicles)及靜脈曲張;若靜脈曲張外觀呈紅櫻桃色的話,則又稱為燄狀靜脈曲張(venous flares)。
肢體肥大:
由於肌肉肥大、皮膚增厚及血管組織的增加,可能加上骨頭的過度生長及淋巴水腫的問題,而造成患者的肢體肥大。
多數患童發生在單一下肢,而5-11%的個案是發生在單一上肢,13-19%則可能上下肢都同時發生。多數(70%)個案肢體的長度會因而增加,而半數(50%)個案的肢體末端會因而變得肥厚。
一般來說,肢體肥大及血管的病變常發生在同側肢體上,但也有很少數的個案是發生在不同側的肢體。靜脈異常的問題若延至生殖器官,也可能造成陰唇或陰囊的外觀肥大。
靜脈異常:
表側靜脈的病變常是沿著腳足往上延伸,至少1/3個案的靜脈病變會遍及整隻腳,部分患者也可能發生深部靜脈的異常。外科手術的探查,通常是不建議的,但一般需經手術才得以了解發生病變的原因。
淋巴系統的異常:
可能包括淋巴管與淋巴結的數目減少,約70%的患者會發生。23%的患者會有淋巴水腫(lymphedema)、發生在表皮上的淋巴囊泡(cutaneous lymphatic vesicles)及淋巴液的滲出。19-53%曾發生過血栓靜脈炎(thrombophlebitis),靜脈血栓的問題將有造成肺栓塞的危險。
多數患者可能常表示疼痛及易疲倦。1/3的患者可能發生胸腔、腹腔及骨盆深部靜脈的擴張,而骨盆血管的擴張可能造成血尿或直腸出血。
發生在中樞神經系統;包括:腦幹、小腦或脊椎神經上的血管病變則非常的少見,患者的智力通常正常。在其他的先天異常上,約9-29%的患者會發生骨骼的發育不良。
治療:
對於靜脈畸形的問題,可以進行切除或結紮異常血管的手術;雖然過去已有多例的成功案例,但多數醫療機構可能擔心感染、淋巴滲漏及皮膚損傷的併發症,而不建議血管手術的進行。美國一知名的醫療機構於統計後發現,雖然約40%的個案可經手術改善靜脈曲張的問題,但卻可能有90%的復發率。因此實際施行狀況,端視個案的個別狀況,及其主治的醫療團隊的評估。
但如果肢體長度不對稱大於2公分以上,因顧慮變形及感染的問題,一般建議可進行適度的截肢手術。
除手術外,患者宜定期接受醫療團隊的評估,以追蹤病變的程度,以適時的提供矯治。
參考資料:
Harold Chen. 2006. Atlas of Genetic Diagnosis and Counseling: Klippel-Trenaunay Syndrome. pp.580-584.
Tian, X.-L.; Kadaba, R.; You, S.-A.; Liu, M.; Timur, A. A.; Yang, L.; Chen, Q.; Szafranski, P.; Rao, S.; Wu, L.; Housman, D. E.; DiCorleto, P. E.; Driscoll, D. J.; Borrow, J.; Wang, Q. :
Identification of an angiogenic factor that when mutated causes susceptibility to Klippel-Trenaunay syndrome. Nature 427: 640-645, 2004.
NCBI:
OMIM#149000- http://www.ncbi.nlm.nih.gov/entrez/dispomim.cgi?id=149000
OMIM#608464- http://www.ncbi.nlm.nih.gov/entrez/dispomim.cgi?id=608464
以上疾病之介紹,請見「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」網頁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